刚刚过去的2013年,我国不少地区遭遇了严重的雾霾污染。尤其是近日,我国京津冀地区持续笼罩在雾霾中,使大家更加关注大气污染治理问题。笔者认为,我国大气污染当务之急,重在治理,进一步完善防治。应该像...
立即咨询刚刚过去的2013年,我国不少地区遭遇了严重的雾霾污染。尤其是近日,我国京津冀地区持续笼罩在雾霾中,使大家更加关注大气污染治理问题。笔者认为,我国大气污染当务之急,重在治理,进一步完善防治。应该像反一样,老虎苍蝇一起打。在大气污染治理方面,重度污染大户就是“老虎”,污染小企业就是“苍蝇”,要老虎苍蝇共同治理。
形成大气污染有四大要素:一是机动车排放问题日益突出;二是工业污染以及燃煤排放体量巨大;三是城市复合型污染严重。随着城市化进程发展,城市基建工程以及房地产的大量开发以及相关工程建设中有关扬尘污染的控制法规的缺失导致城市扬尘污染严重;此外城市生活垃圾焚烧以及城市周边农村地区的秸秆焚烧、城市露天烧烤、燃放烟花爆竹等一系列现象均加剧了空气质量的复合型污染。四是有关大气保护相关的法律法规的缺失。
笔者认为,治理大气污染问题,这项工作等不得、拖不得、慢不得。如果不下决心狠抓治理,完善防治,我国发展就难以持续,民生就难以保障,生态环境就难以得到改善。为此,提出以下几点建议:
各地应摆正发展与治理的关系,真正树立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发展理念。一是各地应加强城市规划及结构综合性治理。二是要加大鼓励发展绿色行业。三是各地应建立城市空气污染应急预案。四是各地应严格大型锅炉和工业设施排放标准。五是把治理大气环境污染问题,作为地区“重点工程”进行重大部署。
笔者认为,大气污染治理是一场硬仗,是一个难啃的硬骨头。各级政府应真正做到责任到位、资金到位、措施到位。真正做到奖惩分明。以铁的决心、铁的纪律、铁的手腕,对环境违法问题“零容忍”。
大气污染治理,需要优化法规。我国现行的《大气污染防治法》,从2000年以来没有修订过,当时的法律主要是针对燃煤、二氧化硫和烟尘的排放,有一定的局限性。现在我们进入一个大气污染治理的新阶段,除了燃煤源以外,还有包括机动车等多种复合污染源。所以我们急需要修订《大气污染防治法》,推动现阶段的大气污染治理,同时带动相关法规的落实。使全社会做到立法从严,准入从严,监管从严,整改从严,查处从严。
加快发展京津冀经济圈,有效治理大气污染。京津冀等省市共同治理大气污染,非常有必要。因为空气是没有界限的,地下水是没有界限的。应及时建立健全京津冀合作机制,加强顶层设计,明确京津冀的主要功能定位,编制区域发展战略规划,建立京津冀三省市交流协商机制,推动京津同城化、京津冀一体化发展。使京津冀尽快形成基础设施互联互通,公共服务共建共享,大气、水污染治理联防联控。防止项目重复建设,产生新的产能过剩,新的大气污染和水污染。
大气污染治理要与经济战略转型相结合,加快经济体制改革。当前,严重的环境污染,实际已形成了“生态赤字”,给我国“高污染、高能耗、高排放”的经济发展模式敲响了警钟,这种问题的出现,与我国长期以来粗放型的经济发展方式有直接关系,倒逼我们必须进行经济改革。大气污染治理,必须从源头治理抓起,斩草除根。我们应把降低能源消耗,降低污染排放,提高能源利用效能,作为经济转型的重大战略目标。采取腾龙换鸟的方式,大力推进清洁能源项目建设。严格控制钢铁、建材、煤电等行业产能,防止产能过剩。
产能过剩是最大的污染源之一。据有关部门调查,2013年上半年工业企业产能利用率不足79%,仍处于2008年国际金融危机以来的较低水平。其中,钢铁、电解铝、水泥、平板玻璃、船舶等行业产能过剩情况尤为突出。而钢铁、电解铝、水泥、平板玻璃等行业是耗能大户,是烟尘排放大户。
大气污染治理,要从生产因素、消费因素、市场因素共同入手。要提倡绿色消费,节电、节水、节能,杜绝奢侈浪费。
大气污染治理要把“科技治污”贯穿全过程。治污的成败,不完全取决于资金的多少,而是取决于科技水平的高低。应该打破地区界限、行业界限、国家界限。力争把最好的科技成果应用到污染治理上。在治理环境污染方面,要增强环境污染防治的科技支撑,加快发展大气污染治理装备、产品和服务产业。
应及时出台政策,奖励企业实施以新技术、新工艺、新装备、新材料推广应用为主要内容的技术改造,推广应用更加节能、节水、安全、环保、高效的工艺技术,提升一批,整合一批,淘汰一批高耗能、高污染产品。推动企业生产高附加值产品,开发节能新产品。
大力发展“绿色建筑”,建设生态宜居环境。随着城镇的大规模建设,建筑产业高消耗、高投入、低收益的问题日益突出,如建筑用水约占可饮用水资源的80%,建筑及附属设施的水泥消耗量约占全球消耗量的40%,成品钢材消耗量占全球消耗量的20%以上,建筑废弃物占社会垃圾总量的45%。
我国城镇人口集中、建筑物密集。建筑活动造成的噪声、灰尘、光污染,以及室内环境污染等直接危害人的身心健康。同时,我国居民过于注重个性化装修,由此产生的二次污染和资源浪费十分严重。
国办发[2013]1号文件要求“十二五”期间完成新建绿色建筑10亿平方米,到2015年末,20%的城镇新建建筑达到绿色建筑标准。发展绿色建筑,系统推进建筑全寿命期各个环节的规范化、标准化和绿色化,推动绿色建筑新技术、新材料、新产品的应用,对于提升我国建筑业科技创新能力,带动一批相关新兴产业的形成和建设生态宜居环境具有重要意义。
政府应积极鼓励开发新能源,使用新能源。新能源包括:太阳能、地热能、风能、海洋能、生物质能等。“十二五”时期,我国新能源在能源结构中的比重将显著上升,新能源将发挥调整能源结构、减少大气污染、推进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的重要作用。2015年我国非化石能源将达到能源消费11.4%的目标。我国在“十二五”期间将加快开发利用可再生能源,培育具有国际竞争力的可再生能源产业。如果说“十一五”是新能源发展的起步阶段,那么,新能源将在“十二五”走向大规模应用,并将更加重视分布式能源的发展。我国将鼓励发展水电,积极推动太阳能的多元化利用,鼓励有条件的地方建设大型光伏电站,推广与建筑结合的分布式并网光伏发电系统的应用。提高太阳能发电的经济性。同时,因地制宜发展生物质能源。
建议国家安排专项资金治理大气污染。通过国家的投入,带动地方的投入,企业的投入,社会的投入。国家对京津冀等省市治理大气污染的投入,能够有效促进地方财政的投入,社会资金的投入,企业资金的投入,包括民营企业资金的投入,能起到经济杠杆和催化剂的互动作用。鼓励大家积极调整产业结构、产品结构,将投资向环境污染治理方面倾斜。如果把社会积极性调动起来,力量就大了。
在大气污染治理专项资金的使用方面,应节约资金,把钱花在“刀刃”上。我们应杜绝追求“带毒的GDP”、“政绩工程”、“形象工程”、“工程”。提倡节约精神,精打细算,把有限的资金用在“刀刃”上,做到向人民负责,经得起历史的检验。
加强大气污染治理监管力度,推行网格化管理。将大气污染治理、防治任务,纳入网格化城市管理,形成统一标准,统一监管。环保、、公安、建设管理、民政等职能部门,按照“网格化”要求,进行大气污染治理,做到“定区域、定人员、定职责、定标准、定流程、定考核”。同时,对重点污染源纳入自动监控系统管理。通过推行网格化管理,确保本地区大气污染治理无死角、监察无盲区、监测无空白。
公祭习谈公祭日李克强亚欧行无人机闯空中禁区呼格案再审结果不动产登记西部冰川萎缩年末躁动小年火车票今日开售廊坊幼儿园危房倒塌聂树斌案3大疑问东三省人口流出习公祭日讲话李克强谈吃空饷问题中央经济工作会议
立即留言,即可获得免费水处理解决方案
杏彩平台官网app(杏彩·中国)杏彩体育官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