杏彩平台官网

杏彩体育官网app杏彩平台官网

杏彩体育官网

杏彩平台官网
当前位置:首页 > 案例中心

杏彩平台官网全生命周期的环境管理流程与要点(上) 建设项目环保

来源:杏彩体育官网app 作者:杏彩体育官网 人气:21发表时间:2024-03-21 17:03:47

  马哥一本正经的胡说八道,为的是:解读EHS政策法规、服务公众与企业、倡导绿色低碳生活、助力生态文明建设。

  企业建设项目的全生命周期一般分为三大阶段:事前、事中和事后,但实际上是四个阶段。事前是开工建设之前,主要是规划和设计阶段;事中是建设施工过程到项目完工;事后是运营期。第四阶段是项目生命周期结束,涉及工厂的关停并转等内容。

  《全生命周期的环境管理流程与要点》分为上下两篇,上篇针对事前和事中,暨“建设项目”的环境管理;下篇针对事后和生命周期结束,暨“运营期”和“关停并转期”的环境管理。本文是上篇,约1.1万字,难以忍耐费读者可重点关注蓝色字体。

  建设项目的环境管理工作中,环保手续是否齐全,是否全面有效,是否符合实际等,是一块非常重要的工作。但是具体工作中我们经常碰到如下问题:

  以上林林总总,都是严重影响企业生产和运行的点。本文试图从合规与风险管理的角度,提出环保三同时过程需要关注的要点。

  法规并未明确定义什么是“建设项目”,本文所指的建设项目特指纳入《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分类管理名录》的“建设项目”,暨需要办理环保手续的建设项目。

  “环保三同时”特指《建设项目环境保护管理条例》(2017.10.1实施)第十五条的规定:建设项目需要配套建设的环境保护设施,必须与主体工程同时设计、同时施工、同时投产使用。

  环保手续办理的角度,三同时的关键节点其实是两个,暨:环评审批和排污许可证核发,将建设项目的周期切割为三个阶段。

  实操层面,“环保三同时”中环评对应设计;验收对应着投产;施工环节在制度上没有强制的环境管理手段,原环保部曾经力推的环境监理目前未对所有的建设项目提出要求,仅限于纳入环评及审批要求的部分大型化工项目,或是占地大、生态影响高的生态类项目。

  尽管行业内普遍认为运营期的起始是以完成环保验收为起点,但是个人坚持认为是申领到排污许可证之后计。其中的逻辑请读者仔细琢磨,就像环评审批后你可以建,你也可以不建,但是性质上已经是“现有项目”而不是“新建项目”;许可证申领后才能合法排污,你也可以不排,但是运营期就是可以排污的阶段。环保验收在本质上已经纳入排污许可管理,已不能视为一个独立的阶段,具体的论证请见“验收会取消吗?——竣工环保验收的逻辑Bug”。

  ●能耗准入:基于碳排管控的需要,目前“两高”项目在落地之前需要获得“路条”,一般针对重污染行业的年消耗2000t标煤以上的项目。

  ●产业政策:根据《产业结构调整指导目录》及地方的产业结构调整目录等文件,分析项目类型是属于限制类、淘汰类还是允许类。

  ●三线一单的要求:生态保护红线、环境质量底线、资源利用上线和生态环境准入清单。三线一单将对项目的准入提出的具体要求,一般包括:空间布局管控、产业准入、产业结构调整、总量控制、工业污染治理、能源领域污染治理、生活污染治理、农业污染治理、环境风险防控、土壤污染风险防控、资源利用效率、地下水资源利用、岸线资源保护与利用等。

  是否需要开展土壤地下水的调查,了解所在地块的土壤环境现状,特别针对历史上已开发过的场地,租赁场地等情形。

  原辅材料描述是否全面。原辅材料的全面与否是把双刃剑,缺失了后期不好增加,太全了文字工作繁杂。如果涉及的种类实在太多,无法全面描述,则需要将所属类型明确,并在评价时选择环境影响最大的一类代表分析(毒性、挥发性等);

  主要设备清单是否全面。设备清单的完备与否是把双刃剑,不能太全也不能不全,缺失了后期不好增加,关键的设施设备需要明确,与产污不相干的一些小设备可以忽略;

  生产工艺和产污环节要明确。基于工艺过程,从投料方式、输送过程到预处理、反应过程,一直后面的蒸馏萃取等分离过程,到包装存储和运输等,围绕生产工艺的全过程全流程,描述污染物的产生形式,产生量,收集和处理方式等;

  污染物的收集和治理措施要明确。特别要兼顾合理性和可操作性。避免将活性炭、光催化、等离子等治理措施的处理效率描述过高,而影响后期的验收和运营;

  排放限值和排放标准是否合理。由此计算的污染物排放总是否有可操作性且兼顾了可持续发展。总量是“粮票”,拿少了后面会很“难受”,排污许可证也会据此为依据来核发,从而影响正常运营。

  排气筒能否尽可能合并。排气筒合并可大大降低未来的监测和验收费用,从而大大减少台账记录和管理成本。

  固废与危废的种类与类型界定是否合理。是否将具有“资源属性”的定义为废物,限制了资源化和循环经济的需求,是否将副产品定义成了固废,增加了企业运营成本。

  企业的总平面图布置是否合理。是否兼顾消防、安全、紧急疏散、下风向环境影响,以及厂界噪声达标考虑等等。

  隐蔽工程和防渗要求是否合理。是否对于重点区域(罐区、埋地管线、生产区域和废液存放场所等)提出了合理的防渗要求。

  建设项目调试前应完成排污许可申领或完成排污许可变更,无证不得排污。排污许可是企业生产运营期唯一的行政许可。

  对照《国民经济行业分类》(GB/T 4754-2017),确定行业类别。根据《固定污染源排污许可分类管理名录》从严确定管理类别,如排污单位涉及多个行业,可能同时存在重点管理、简化管理及登记管理的行业,只需从严申领一张重点管理的排污许可证。实施登记管理的排污单位,不需要申请取得排污许可证,只需在全国排污许可证管理平台登记相关信息。

  排污许可只能纳入“已批且已建”的内容;现状与环评不符的内容,若属于“非重大变动”情形的,需编制环境影响分析报告等情况说明,并根据当地管理需要视情况纳入排污许可。若属于“重大变动”情形,则不得纳入。

  有行业技术规范的,参照相关技术规范填写;涉及通用工序的参照相关技术规范。行业类别填写主行业,涉及通用工序的填写其他行业类别。

  排污单位是否属于大气重点控制区、总磷控制区、总氮控制区,根据项目所在地要求确定。需要给出建厂以来的所有环评审批文号。

  产品产能、生产设施、原辅料用量依据审批的环评文件或非重大变动报告填写;技术规范上有的生产设施,其参数按照技术规范要求填写,规范上未包含的设施可填写其他参数,如“功率”、“处理能力”等;原辅料中涉及有毒有害成分的,应写出具体成分和占比信息。

  根据环评和技术规范,理清所有废气产污节点和排放方式,重点关注产污因子、治理设施及排放口类型,不符合可行性技术要求,需整改落实。若环评中遗漏污染因子,需在排污许可中补全。

  根据环评和技术规范,填写废水类别、污染物因子、治理设施名称、处理工艺、排放去向、排放方式、排放规律及排放口类型。进入集中污水处理厂的为间接排放,直接排入水体为直接排放,回用以及其他不通过企业排放口排出的为不外排。

  排放口污染物有最新的执行标准或要求,应按照最新标准要求填写;环评提出的排放标准与技术规范要求的排放标准限值不一致时,应从严选择。

  污染物许可排放量核算时,应根据技术规范确定需要许可的污染物,按照规范里的公式计算出许可量。通常管理类别和排放口类型不同,许可的污染物不同。有地方要求的,需额外补充其他重点污染物的许可排放量。

  使用实测数据核算污染物许可量时,在满足排放达标和总量达标的情况下,选择最能代表企业实际运营情况的监测数据进行核算,避免核算后的许可量过小,后续执行上难以满足要求。

  固体废物应参照最新的《排污许可证申请与核发技术规范 工业固体废物(试行)》进行填报,明确固废废物类别、危险特性、物理性状和处置去向。

  监测频次应根据管理类别、排放口类型、排放形式选择合适的频次,环评监测计划跟技术规范要求的最低监测频次不一致时,应从严选择。

  不论首次发放,还是延续换发排污许可证的有效期,排污许可证有效期均为5年。延续申请,应当在排污许可证有效期届满60日前向审批部门提出申请。

  有效期内涉及企业名称、住所、法定代表人或者主要负责人变动的,应当自变更之日起30日内,向审批部门申请办理排污许可证变更手续;

  涉及新改扩建环评,生产经营场所、污染物排放口位置或者污染物排放方式、排放去向发生变化,污染物排放口数量或者污染物排放种类、排放量、排放浓度增加的,需要重新申领排污许可证。排污登记表填报的信息发生变动的,应当自发生变动之日起20日内进行变更填报。

  按照排污许可证要求,及时完成月度、季度或者年度执行报告,并及时在全国排污许可证管理信息平台上公开污染物排放信息。月度/季度执行报告,应当于下一周期首月15日前提交;年度执行报告,应于次年1月底前提交。

  排污许可证有效期内发生停产的,排污单位应当在排污许可证执行报告中如实报告污染物排放变化情况并说明原因。

  排污许可证发生遗失、损毁的,应当在30个工作日内向核发部门申请补领排污许可证,遗失的还需在全国排污许可证管理信息平台上发布遗失声明,损毁的需同时交回被损毁的排污许可证。

  涉及到危险化学品和危险废物的企业、污水处理厂、尾矿库企业等可能发生突发环境事件的污染物排放企业,都要求开展环境风险评估和应急预案的编制,并落实备案管理要求。

  重大环境风险企业,环境应急预案体系应包含综合应急预案、专项应急预案,以及现场处置预案。较大环境风险企业,综合应急预案和专项应急预案可合并编写。一般环境风险企业,可简化环境应急预案的体系。综合应急预案、专项应急预案和现场处置预案之间应当相互衔接,并与所涉及的其他单位的应急预案相互衔接,与内部生产安全事故预案等其他预案清晰界定并相互支持。企业应急预案同时应与所在地政府相关预案进行衔接。

  区分环境风险物质判断风险等级,环境风险物质及其临界量根据《企业突发环境事件风险分级方法》附录A进行判定,重大危险源依据《危险化学品重大危险源辨识》进行辨识。

  各个环境风险单元要设防渗漏、防腐蚀、防淋溶和防流失等截流措施,可能会产生初期雨水、泄漏物或其他受污染水需设置进入雨水系统的导流围挡收集措施。储罐区需设置围堰,并设置外排水切换阀。

  需要特别注意的是,并非所有的企业都被强制要求设置事故废水/消防废水收集池,对于环境风险很小,或是化学品数量很小的企业,以及机加工、轻工等类型企业,并没有法规强制要求设置消防废水收集池。

  事故废水池的容量应结合企业的防控体系(污染源头、过程处理和最终排放)进行计算和建设,确保事故状态下的废水控制在厂内不排入外环境。容积需满足最大事故状态下产生的物料泄漏量、消防用水量及可能进入事废水池的最大降水量。不具备事故废水池的建造条件,可用其他满足设计规范要求的收集容器进行替代,如废水调节池等,但需注意该收集容器的冗余量是否满足收集要求。

  厂区雨水系统外排总排口(含泄洪渠)需设置雨水监视和关闭措施,并设置专人管理,保证发生事故时处于关闭状态,避免事故废水进入外环境。

  涉及有毒有害气体(如硫化氢、氰化氢、氯化氢、光气、氯气、氨气、苯等)的,需设置泄漏监控预警措施和泄漏紧急处置措施。

  事件分级根据企业实际情况设定分级,一般不少于3级,分别是:III级车间级、II级企业级、I级社会级。超出企业应急处置能力时,及时启动社会应急,请求政府应急救机构支援。

  企业应根据事故时可能产生的污染物种类和性质以及自身监测能力,明确相应的应急监测方案。自身无监测能力的企业,可委托有资质的环境监测机构进行监。


杏彩平台官网 上一篇:一种含六价铬的污染土壤的修复工艺的制作方法 下一篇:《自然资源部办公厅关于加强国土空间生态修复项目规范

推荐产品-杏彩体育官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