杏彩平台官网《建设用地土壤环境调查评估及治理修复文件编制大纲(
为贯彻落实《土壤污染防治行动计划》《污染地块土壤环境管理办法(试行)》,进一步规范各地建设用地土壤环境调查评估及治理修复文件编制,提高土壤污染防治项目质量,制定本编制大纲。
本编制大纲适用于本省上传全国污染地块土壤环境管理系统的建设用地土壤环境调查评估及治理修复等文件的编制,主要包括疑似污染地块土壤环境初步调查报告、污染地块详细调查报告和风险评估报告、土壤污染治理与修复类项目实施方案、土壤污染治理与修复效果评估报告、土壤污染风险管控类项目实施方案等。其他情形的土壤环境调查评估及治理修复文件参照本大纲执行。
建设用地土壤环境调查评估及治理修复等文件应当依据《场地环境调查技术导则》(HJ25.1-2014)、《场地环境监测技术导则》(HJ25.2-2014)、《污染场地风险评估技术导则》(HJ25.3-2014)、《污染场地土壤修复技术导则》(HJ25.4-2014)、《污染场地术语》(HJ682-2014)、《工业企业场地环境调查评估与修复工作指南(试行)》、《建设用地土壤环境调查评估技术指南》(公告 2017年第72号)等技术导则和指南编制,并符合本编制大纲相关要求。
土壤环境调查评估及治理修复文件是污染地块环境保护工作的指导性文件,是编制土壤环境现状调查、健康风险评估、治理与修复工程设计,实施环境保护措施,进行环境监督的依据。编制土壤环境调查评估及治理修复文件应满足下列要求:
(一)文件应全面概括地反映涉及的疑似污染地块初步调查、详细调查、风险评估、风险管控、治理修复、效果评估等工作,内容全面、重点突出、逻辑合理、形式规范,符合客观、公正、科学的原则。
(二)文件文本应文字简练、应用语规范、表述准确,并尽量采用表格、图形、照片显示,并单独胶装成册。正文、附件、附图齐全。对详细的风险评估参数及计算过程、原始数据或调查成果可编入附录。
(三)资料性附件应包括与环境调查、风险评估,以及治理与修复方案、治理与修复效果评估等有关的资料。
工作流程:现场踏勘制定初步调查方案钻孔采样检测(可委外)编制初步调查报告。
主要目的是识别疑似污染地块污染程度和污染因子、确认污染源、划定调查范围。通过人员访谈和资料收集,了解场地内及周边当前和历史污染情况。收集相关资料包括地块利用变迁资料、例尺的地形图、地块所在区域地质及水文地质相关资料、有关政府批文或规划以及场地所在地的自然、经济、社会信息。通过抽样初查(可采用便携式快速检测仪进行现场检测或全扫描样品检测),了解特征污染因子(《土壤环境质量建设用地土壤污染风险管控标准(试行)》(GB36600-2018)中表1所列45个基本项目必测)。
主要目的是为了有序开展疑似污染地块初步调查、高效完成初步调查任务。包括进度安排、采样布点方案(包括背景点和污染点)、预计采集的样品种类(包括土壤、地表水、地下水、农作物或植物)及数量、样品采集与保存和运输的方法及要求等。
采样:水样采集参照《地表水和污水监测技术规范》(HJ/T 91-2002)、《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GB3838-2002)、《地下水环境监测技术规范》(HJ/T 164-2004)、《地下水环境质量标准》(GB/T14848-2017);土壤样品采集参照《土壤环境监测技术规范》(HJ/T 166-2004)、《土壤环境质量 建设用地土壤污染风险管控标准(试行)》(GB36600-2018)。
疑似污染地块土壤采样点位布设按照“系统布点+专业判断”相结合的原则进行布设。按40×40 m2的范围布设土壤采样孔。采样深度至少采至初见水位(具体根据现场情况判定,钻至基岩时停止下钻),每个土壤孔至少取5个样(不同土壤层交界处及土壤样品颜色有明显变化处必须取1个样);
检测:样品处理与分析符合相关技术规范要求。每批样品至少做10%的平行样品测定,至少做一个全程序空白实验及一个加标回收测定。所有指标均需由有CMA认证的单位进行检测。GB36600-2018、GB15618-2018、USEPA中推荐的检测方法均可。
未尽事宜,参照《场地环境调查技术导则》(HJ 25.12014)、《场地环境监测技术导则》(HJ 25.22014)、《建设用地土壤环境调查评估技术指南》(公告 2017年第72号)。
工作流程:初步调查报告(已有)制定详细调查方案钻孔采样检测(可委外)风险评估修复目标及工程量修复技术建议编制详细调查和风险评估报告。
主要包括项目背景、调查目的和原则、调查及评估范围、编制依据、调查方法及技术路线、污染地块概况、初步调查主要内容(初步调查超过筛选值的污染物,必须要对其进行详细调查)。
主要目的是为了有序开展污染地块详细调查、高效完成详细调查任务。包括进度安排、采样布点方案、预计采集的样品种类及数量、样品采集与保存和运输的方法及要求等。
采样:水样采集参照《地表水和污水监测技术规范》(HJ/T 91-2002)、《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GB3838-2002)、《地下水环境监测技术规范》(HJ/T 164-2004)、《地下水环境质量标准》(GB/T14848-2017);土壤样品采集参照《土壤环境监测技术规范》(HJ/T 166-2004)、《土壤环境质量 建设用地土壤污染风险管控标准(试行)》(GB36600-2018)。
污染地块土壤加密采样点位布设在初步调查超过筛选值点位周围。按20×20 m2的范围布设土壤加密采样孔(污染地块面积小于10亩时,按10×10 m2的范围布设)。采样深度至最底层土壤样品中污染物不超过其对应筛选值为止(具体根据现场情况判定,钻至基岩时停止下钻),每个土壤孔取5个样(不同土壤层交界处及土壤样品颜色有明显变化处必须取1个样);
检测:样品处理与分析符合相关技术规范要求。每批样品至少做10%的平行样品测定,至少做一个全程序空白实验及一个加标回收测定。所有指标均需由有CMA认证的单位进行检测。GB36600-2018、GB15618-2018、USEPA中推荐的检测方法均可。
未尽事宜,参照《场地环境调查技术导则》(HJ 25.12014)、《场地环境监测技术导则》(HJ 25.22014) 、《污染场地土壤修复技术导则》(HJ 25.42014)、《建设用地土壤环境调查评估技术指南》(公告 2017年第72号)。
根据《污染场地风险评估技术导则》(HJ25.3-2014)要求,场地风险评估按照危害识别、暴露评估、毒性评估、风险表征和风险控制值计算五个步骤展开。风险评估要在详细调查的基础上进行,严禁在初步调查后直接进行风险评估。
危害识别中需明确场地未来及周边利用方式和敏感受体、关注污染物浓度、污染源的暴露途径、暴露概念模型;暴露评估需明确暴露情景和暴露途径、暴露评估的方法和模型(推荐使用HERA1.1)、风险评估计算方法、评估的模型参数;毒性评估需明确污染物的健康效应、关注污染物的毒理参数;风险表征需明确污染物数据选取、风险评估计算结果及不确定性分析;风险控制值计算需明确污染物、计算所需参数、最终风险控制值。
1摘要项目概况、地块基本信息、调查起止时间、污染识别概况、初步采样概况、初步采样检测结果及分析概况、初步调查结论和建议等
2.1调查范围:地块位置、面积、地块卫星影像图(WGS84坐标系)、地块边界拐点坐标一览表以及地块的红线范围图(或平面图、测绘图)
3.2敏感目标:地块周边环境敏感目标分布情况(地块周边800m范围内环境敏感目标分布图、敏感目标照片,可根据实际情况扩大范围)
3.3地块使用现状和历史:(1)地块地理位置(地块地理位置图);地块现状情况(卫星影像图(WGS84坐标系)、现状照片);(2)地块历史使用情况(地块原址平面布置图、不同时期(要体现厂址变迁,至少近10年)历史遥感影像图(WGS84坐标系))
3.4相邻地块的使用现状和历史使用情况:(1)相邻地块使用现状分布图(卫星影像图(WGS84坐标系)、现状照片;(2)相邻地块使用历史分布图(卫星影像图(WGS84坐标系))
4.1.1信息采集:(1)资料收集情况(收集的资料清单);(2)人员访谈情况(人员访谈照片、记录单);(3)现场踏勘情况(包括便携式仪器调查、地球物理调查等,要有现场踏勘照片);(4)信息采集情况分析
4.1.2地块使用情况分析:(1)地块周边污染源分布情况(地块周边800m范围内污染源分布图,可根据实际情况扩大范围);(2)地块周边地表水分布情况(地块周边地表水分布图);(3)生产工艺分析;(4)污染产生过程分析(生产工艺流程图(含产污环节));(5)建构筑物、设施、管道分布及用途(地块历史建构筑物、设施、管道分布平面图);(6)污染物种类及其分布(地块污染源分布图(注明污染物名称));(7)周边污染源对地块影响分析。
4.2污染识别:通过生产工艺、原辅材料、中间产物、潜在污染区域等识别疑似污染地块场地应关注的污染物种类(《土壤环境质量建设用地土壤污染风险管控标准(试行)》(GB36600-2018)中表1所列45个基本项目必测)
5.4地下水分布条件:(1)地下水位埋深(地下水位监测数据列表);(2)地下水流方向(地下水位标高等值线
采样计划:(1)采样点布设、采样深度、采样数量以及调整情况、分析检测方案(采样布点图、采样孔取土示意图等);(2)采样方法;(3)现场采样质量控制6.2
地质及水文地质调查报告:(1)调查单位资格(法人登记证书彩印件);(2)工作量的布置和实施情况(完成工作量列表及勘探孔、勘探井平面位置图);(3)调查采用的坐标系统、高程系统及水准点位置(各勘探孔、勘探井的位置坐标及孔口、井口标高(附表));(4)地层特征及分布特征(钻孔柱状图、水文地质剖面图及土工试验成果图表);(5)水文地质条件(地下水位监测表、水位标高等值线)调查结论(水文地质勘察单位公章及人员签字);(7)现场钻孔记录单(现场钻孔记录单扫描件);(8)建井记录单(建井记录单扫描件)
修复工程二次污染防治:(1)修复地块的大气、噪声监测情况(地块大气、噪声监测点位分布。
杏彩平台官网 上一篇:土壤修复行业三大技术路径大放异彩! 下一篇:污水治理技术十篇